返回

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0章 开盲盒的惊喜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变异出人脸了吗?”哪儿都少不了逗比的存在。

    把鲍鱼交给敖海源,小应说道:“我下刀的时候感觉壳里有东西,并不是那么平滑,就没敢使劲往下走。”

    嗯?有东西!

    接过刀老敖也试着剜了一下,咔,刀尖的确碰到了什么。

    刀刃往上几许,把绝大部分鲍鱼肉剥离下来,留了一些肉残留在鲍鱼壳上,又将残留的鲍鱼肉清理干净,壳内的景象完全呈现在众人面前。

    嘶……厨房一片吸气声音。

    “这是……珍珠?”三个女生的眼中泛着小星星。

    “斯国一!”男生有的已经变成猪哥相了、

    “珍你个屁的珠,这他喵的是鲍鱼珠啊”看着眼前的宝贝,反倒是平时嘻嘻哈哈的陈杰豪平静如水。

    似皇家蓝、似绿、似青色、似银、似奶油、似紫,如梦幻般色彩的鲍鱼内壳中部位置,贴附着一个异形的物体。

    “没错,这就是鲍鱼珠。”老敖拿起鲍鱼壳。

    用鲍鱼壳做成的首饰也许很多人都见过,那独有的流光溢彩叫人一见难忘。

    但是,大多数人肯定没见过用鲍鱼珍珠做成的首饰,因为真正的鲍鱼珍珠非常罕见。在自然界,平均每50-90万只鲍鱼中才能找到一颗质量优良、大小适中、超过15毫米的珍珠。

    天然鲍鱼珍珠生长在鲍鱼厚厚的珍珠层内,与珍珠蛋白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。它们的形成方式与其他海水珍珠非常相似,只是鲍鱼的珍珠层更厚,颜色更绚丽。

    这些珍珠是如此罕见的原因是,一颗品相较好的珍珠需要大约8到10年形成,而大多数野生鲍鱼被捕获时最多4、5岁,都还没成年呢,哪来的那么多时间来创造珍珠。

    此外,并非所有种类的鲍鱼都能产出珍珠,即使是那些能形成天然珍珠的鲍鱼,需求也十分“挑剔”,包括合适的水温、合适的饮食、入侵异物(通常是活的寄生虫)、充分运动,以及正常的免疫系统等。

    另外,已发现的鲍鱼珠每个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。其实这可不能怪鲍鱼“没本事”,只能说我们对天然珍珠的印象太“刻板”了。

    天然珍珠,无论什么动物产的,基本都是巴洛克(意为奇形怪状的珍珠)。即使是最适合生产珍珠的三角帆蚌(淡水)、珠母贝(海水),产的珍珠也大部分不圆,但因为产量足够大,所以可以“矮子里挑高个儿”把珠圆玉润的挑出来,摆在消费者面前。

    此外海水贝壳由于内部构造不同,所以导致能培育珍珠的位置很少,不是逮哪儿都能造珠的。

    因此海水珠产量大不如淡水珠。产的“矮子”就已经算是“高个儿”了,本身数量就少,还挑啥?非要那么完美?

    因此我们会发现,天然的鲍鱼珍珠从不美得“千篇一律”。鲍鱼珍珠的形状可能是圆形、椭圆形或扁平的巴洛克式,甚至可能是巨大的角状;颜色可能由皇家蓝、绿色、青铜色、银色、奶油色、紫色等组合成梦幻般的色彩,如果要是出了一颗孔雀绿的,那就更完美了。

    而人工养殖的鲍鱼珍珠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人工养殖鲍鱼珍珠产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才发展起来的,主要集中在新西兰。新西兰黑金鲍的鲍壳色彩斑斓、珠光宝气,对该行业的影响最大。

    在中国,鲍鱼的养殖已经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了,但中国人一般只“贪图”它们的肉体,任何用于生产珠宝的行为在过去都被认为是一种奢侈的浪费。

    这主要是因为鲍鱼是“血友病患者”,传统的珍珠养殖过程往往会导致鲍鱼受伤,而鲍鱼这一低等的软体动物,因为缺乏凝血因子常常会因为一个小伤口就流血致死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,鲍鱼珍珠养殖户已经完善了人工养殖鲍鱼珍珠的工艺,越来越多的漂亮的鲍鱼珍珠首饰横空出世,颜色从纯钴蓝到翠绿色、玫瑰色和紫罗兰色,产量较大,价格也并非遥不可及。

    举个例子,新西兰的EmpressAbaloneLtd.通过人工养殖黑金鲍生产又大又漂亮的马贝珠(半圆形珍珠)。在1997年,第一次收获了大约6000颗珠宝品质的养殖珍珠,直径9-20毫米不等,有明亮的蓝色、绿色、紫色和粉红色。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对22个样品进行了检测,结果表明珍珠蛋白层的存在和厚度对产品的外观有显着影响。同时,EmpressAbaloneLtd.公司也在研究,如何在黑足鲍中生产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圆球形珍珠。

    虽然对珍珠养殖业来说,养殖鲍鱼的成本昂贵,但它确实具有商业上的优势,因为它是少数可以全身利用的软体动物。养殖户在鲍鱼壳里粘着一个由树脂制成的圆屋顶状的圆盘,之后精心培育,鲍鱼会用它彩虹色的珍珠层覆盖住这个圆盘,孕育珍珠,整个周期大概需要2-3年。在培养过程的最后,收获的肉和珍珠被切出壳,内脏用来做鱼饵,剩下的壳出售做成纽扣;每样东西都物尽其用,没有一样东西被浪费。

    鲍鱼珍珠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珍珠饰品中,甚至

第40章 开盲盒的惊喜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